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最佳回答: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1
现在已经进入夏天了,这天真是一天比一天热。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时候,而三九天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农村老话“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这句话表示不能理解,怎么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和最热的时候怎么掺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么意思呢?
三伏天的含义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三九是什么意思
数伏的含义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九的含义解释
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 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2
三伏天经常听说,但你真的了解吗?其实,三伏天是一个总称,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般来说,三伏天在六到九月之间,指的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一段时间。都说三伏天要贴三伏贴,医生提示,三伏贴只能一定程度防病但不能治病,此外,贴三伏贴一定要遵医嘱,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问题。
微博截图
来源: 央视网微博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3
今天(16日),
40天“加长版”三伏天正式开启,
标志着我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那么
什么是“三伏”呢?
“三伏”
由头伏、中伏、末伏三个时间段构成
古人确定伏天的推算标准是
“夏至三庚便数伏”
意思是说
从夏至日开始数起
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头伏(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头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
中伏有时10天
有时2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
7月16日至25日为头伏
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
8月15日至24日为末伏
伏天长达40天
为啥“三伏”还没到就这么热?
三伏天有哪些禁忌不能犯?
高温之下,如何预防热射病?
一组图了解。
天气炎热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转发提醒身边人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来源: 贵阳晚报
以上内容由华夏养生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三伏天是什么意思的内容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信华夏养生网小编!
版权保护: 本文由华夏养生网原创,转载请保留原文标题链接: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http://www.0472home.com/jiankang/2007.html
广告位 |